[经济日报:一旦出现全球性监管收紧 NFT将遭受重创]4月22日,经济日报刊文“一季度销售额突破20亿美元——非同质化代币为何成‘网红’”。文章表示,最近的一系列“天价交易”事件,将NFT推进大众视野。NFT走红“出圈”的同时,也引来大量为暴富而来的投机者,使得交易弥漫着浓浓的炒作意味。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于监管层面。当前大部分国家并未对包括NFT在内的虚拟资产给予明确法律地位,未来监管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旦出现全球性监管收紧,NFT无疑将遭受重创。
经济日报:运用区块链可帮助金融消费者隔离风险:经济日报刊文称,拿消费者信息保护来说,一旦发生信息转卖现象,很难找到责任源头,更谈不上责任追究。但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将用户授权上链,使得消费者的金融服务流程有记录可查,且不可篡改,便可精准发现与锁定侵权主体,同时实现穿透式监管,使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同样,运用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对金融产品全程及时跟踪,防止层层嵌套行为发生,更好帮助金融消费者隔离风险。[2020/9/24]
声音 | 经济日报: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将为未来发展助力:《经济日报》今日发表《数字经济国民经济核算应顺势而为》一文。文中表示,数字技术带来了新的生产要素、生产模式,引发了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基于数据的数字技术创新已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数字技术进步超越了线性约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将为未来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数字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全要素效率,这有利于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9/6/19]
声音 | 经济日报:我国各类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并无合法资质 投资者面临难以维权的境地:据中新网消息,经济日报近日刊文《别被币圈期货高杠杆忽悠了》,文中提到,从表面上看,虚拟货币期货具有对冲风险功能。但实际上,由于监管缺失,虚拟货币期货面临种种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为一些交易所的敛财工具。我国各类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并无合法资质,虚拟货币及其相关交易的合法性也尚未明确。一旦出现相关纠纷,投资者则面临难以维权甚至无处维权的境地,只能白白承受经济损失。因此,为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当前最紧迫的是提高监管规范法律效力层级,让相关违法活动依法受罚。同时,不断跟进和认识虚拟货币及其衍生品交易跨境、跨领域流动的特点,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信息交流与共享,共同打击虚拟货币跨国犯罪活动。[2019/1/18]
郑重声明: 经济日报:一旦出现全球性监管收紧 NFT将遭受重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