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元宇宙是整合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产生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11月4日消息,新华社今日发布关于元宇宙的文章,文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由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设计的数字版权藏品“星辰大海”将在4月10日发行:4月9日消息,2022年4月10日中午12时,由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设计的数字版权藏品“星辰大海”将在“时藏”数字版权藏品平台公开发行,限量10000份,每份价格9.9元。这是以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首次发行数字版权藏品。[2022/4/9 14:14:46]
新华社: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5月29日晚,新华社发布题为《百倍杠杆!疯狂的“币圈”带来“暴富”还是“爆仓”?》的文章,再次对虚拟货币表示关注。这是新华社在两天内第3次发问虚拟货币。
文章表示,让众多投资者一夜之间账面清零的背后,是“币圈”的期货合约交易。近年来,除了现货交易,期货合约交易逐步成为虚拟货币交易的重要衍生品。此类合约具有双向交易、高杠杆等特征。从表面上看,此类合约可以对冲风险,但更多投资者把其视为“一夜暴富”的工具。因为,加杠杆后,随着“币值”涨跌,收益也会成倍变化。虚拟货币的交易风险远不止价格剧烈波动,在交易炒作的背后还常常伴随着“庄家”操纵市场价格。业内人士表示,虚拟货币交易没有实物依托,价格容易被操纵。尤其是不少“空气币”发行技术模糊,发行上限不确定,存在巨量持有者,极易被“庄家”操纵价格。高杠杆下的爆仓,众多投资者两手空空血本无归,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却在其中稳赚收益。
此前消息,5月28日晚,新华社发布了《1万台“矿机”一个月能“吃”4500万度电!挖的是“币”还是“坑”?》,就比特币“挖矿”带来的巨大能源损耗提出质疑。29日中午,新华社发布《加密货币,是金融创新还是“庞氏局”?》,再次就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发问。[2021/5/30 22:55:57]
新华社:数字货币不等于区块链:10月20日,新华社发文《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收官,体验如何、结果怎样?》。文章指出,数字人民币露出真面目,三大猜想被证明是“误读”:
1.数字货币不等于区块链。法定数字货币不是数字加密资产,也不拘泥于某种技术,不是只有采取区块链技术才是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在某些环节的确采取了区块链技术,但基于区块链的某些技术特征,不适宜在零售环节应用。
2.数字人民币对商户并非强制使用。按照现行规定,商户不可拒收现金。尽管数字人民币定位于替代部分现金,但支持数字人民币消费必须进行相关支付系统改造,所以对接受的商户有条件要求。
3.数字货币不是要替代第三方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支付链条上各方共同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明确表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作为纯公共产品,数字人民币将成为电子化支付的重要补充,而不寻求替代哪一类支付方式。[2020/10/20]
郑重声明: 新华社:元宇宙是整合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产生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